2007年,在乒乓球迷界已然小有名气的曹兴胜怀着激动不安的心情,用不住颤抖的手写下了一封给邓亚萍及其丈夫林志刚的书信。随信寄去的还有两只品牌球拍和回信的邮资。
邮递员很快从家中取走包裹,曹兴胜老人的心一下提到了嗓子眼,一连几天吃不香睡不好,生怕偶像看不到自己的信。他收集乒乓运动员的球拍6年有余,还是头一次这么提心吊胆。
几天过去,邮递员小哥的敲门声突然响起,此时曹兴胜正躺在床上听收音机。他噌的一声从床上跳下来,朝着家门飞奔而去。看到小哥手上那个沉甸甸的包裹,曹兴胜的喜悦溢于言表。
“啥东西啊?大爷你这么高兴。”小哥被他激动的神情搞得一头雾水。曹兴胜边傻笑边说:“小伙子,你不懂,你不懂!”拿到包裹他转身就走,结果又被小哥喊回来在签收栏上签字。
从北京寄回的这个包裹中,还是那两个他前些天寄出的球拍,附进去的邮资也被原封不动退了回来。唯一不同的是,两只球拍上赫然签着黑色记号笔写的名字。
曹兴胜连忙戴上老花镜查看,可面前的一切让他傻了眼——两只球拍上写的都是林志刚,压根找不见偶像邓亚萍的名字。命运仿佛跟他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,预期中圆圆满满的目标如今只完成了一半。
林志刚是男乒世界冠军,他的签名同样价值千金。但是对痴迷于邓亚萍的曹兴胜来说,如果两只球拍上分别签着两位世界冠军的名字那该有多好。
2009年,他又斗胆提笔给邓亚萍写了第二封书信,这次索性连回信都没有看到。曹兴胜猜测,偶像此时在北京忙于政务,恐怕顾不上处理这些杂事。想到这,他还为自己的冒昧之举感到一丝羞愧。
直到年底一档电视节目里,曹兴胜惊奇地发现邓亚萍是节目嘉宾。她在向观众讲述自己的专著《从小脚女人到奥运会冠军》,这预示着她近期可能没有那么忙。趁着兴奋劲,曹兴胜连夜写下了第三封书信。
信中,曹兴胜像个孩子般真挚:“我之前给您写了两次信,今天晚上在电视上看到关于你的节目,让我十分感动,更激发了我收藏的决心和信心。”信又一次寄向北京,曹兴胜心想或许又是一次石沉大海吧。
然而事情的走向出乎他的意料。大概一个星期之后,一个来自北京的陌生号码唤醒了曹兴胜的老年机,聒噪的铃声惊得他来不及看来电显示就按下了接通键。电话那头,竟然是邓亚萍的秘书。
几乎是在大脑一片空白中,曹兴胜向对方提供了收件地址。挂断电话良久,他才反应过来:时隔3年的美梦,终于要成真了。这场梦是真实的,仅仅几天过去,一个速递就悄然送到了家门口。
“当时我简直要高兴疯了!”曹兴胜永远忘不掉打开包裹那一刹那的心情。邓亚萍寄来了一只自己使用多年的深红色球拍,上边清清楚楚签着名字,还附送了两个精致的黄色乒乓球。
那一年曹兴胜63岁,他举着球拍欢呼的模样像是一个3岁的孩子。夺眶而出的泪水把曹兴胜老人的视线打得模糊,眼前的世界仿佛都融于这无边的喜悦。
球龄60年的资深乒乓迷
对于竞技运动而言,球迷、粉丝宛如运动员的家人,足球界就有将球迷称为“球队第12人”的亲切说法。所向披靡、战无不胜的中国乒乓队,自然少不了满腔热血的铁杆球迷。
曹兴胜老人对中国乒乓的痴迷由来已久,当他还是个十岁孩童,对乒乓的热爱就深深植根于心田。
那时候打球硬件设施不充分,小伙伴们就用桌子、砖头垒成球台,木板甚至拖鞋都能当球拍使。
成家立业以来,国家的经济也日新月异,各地都建起了崭新的乒乓球馆,可当年一起杀得天昏地暗的小伙伴早已各奔东西。
无可奈何花落去,曹兴胜对乒乓球的热爱只好通过收看电视比赛进行排解。
起初是在单位或者蹭邻居家的电视,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,这一消息极大振奋了面临退休的曹兴胜。他咬了咬牙,从退休金里抽出6000元巨款购置了一台彩色电视机。
只要有乒乓比赛,他就坐在电视机前一动不动,吃饭、喝药等事一概不管。孙子眼神好使,曹兴胜特意让他帮自己查询运动员的信息。
涉及转会、退役、战绩等复杂数据,他都亲笔抄写在笔记本上。
除了准时收看电视比赛,他还订购了各种体育杂志。能从书上尽可能多地了解到乒乓运动员的消息,他就觉得这笔钱花得值。
二十年来,曹兴胜家里的杂志摞得比山都高,嫌占地方的老伴也是敢怒不敢言。
促使曹兴胜开始收集乒乓运动员球拍的,是一位同事的刺激。这位同事外出旅游,恰巧碰上了世界女双冠军高军,两人随即照了一张相片,这张合影让曹兴胜艳羡不已。
面对同事的炫耀,他嘴上说着恭喜恭喜,内心实则妒忌得不成样子。曹兴胜心想:合一张影算什么本事?我要搞到世界冠军的球拍,这才叫真本事!
曹兴胜对同事们夸下海口:世乒赛、世界杯、奥运会的世界冠军一共有114名中国运动员,他的目标是集齐所有冠军的签名球拍。
大家笑话他异想天开,谁曾想这个言出必行的老曹是认真的。
曹兴胜的第一个写信对象是居住于香港的惠钧、李慧芬夫妇,那是他第一次给世界冠军写信,信中的很多措辞不免有些生涩。
信里还附了100块钱现金,那时的他觉得这样显得体面,现在想想实在幼稚。
怀着忐忑的心情取到回件,曹兴胜惊奇地发现寄去的两只球拍上分别签着两位世界冠军的大名。
从此他一发不可收,写信、收信成了这个退休老人的日常工作,武汉很多快递小哥都认识了他。
以前曹兴胜住在武汉江夏区,家里有一个大房间专门用来存放签名球拍。他时不时就要进去挨个检查、擦拭,生怕出什么纰漏。
后来老两口去北京儿子家里住一段时间,曹兴胜什么行李都不带,只提着一个装满球拍的大箱子上了火车。十几年如一日,曹兴胜老人对乒乓球的热爱不曾消减半分。
这种精神打动了很多球友甚至球员,中国乒坛元老庄则栋在给他的回信中赠送了一副极为珍贵的球拍,上边是老先生亲笔题写的“球中风骨,术里情操。”
2018年,武汉晚报的记者找到73岁的曹兴胜老人,对球龄60多年的他进行专访。
老曹向记者展示了自己琳琅满目的藏品,其中不仅有100多只无价的球拍,还有他和世界冠军的合影、早年间看球留下的笔记。
笔记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好几个本子,里面详细记载着几乎中国全部乒乓球运动员的职业生涯信息。
合影的照片里,有世界冠军邱钟慧的身影,还有他和七冠王刘伟切磋球技的珍贵画面。
曹兴胜告诉记者:“我的年纪不小了,现在唯一的心愿就是生前集齐中国全部世界冠军的拍子,然后在江夏办一场展览活动。”
距离这个宏伟的目标,曹兴胜还差最后9个球拍。球拍的主人或是病故离世,或是定居海外,联系他们存在很大的困难。
但是老曹说他不会放弃,只要还能动弹一天,就永远不会停止追梦的脚步。
拒绝地产老板的百万合同
追梦人曹兴胜的名气越传越远,国内外体育媒体纷纷对他进行采访,他的事迹令很多自诩资深乒乓迷的球友感到望尘莫及。
联系他的人也愈发广泛,有多年未见的朋友,有知名体育人士,还有身家亿万的富豪。
2010年,一个爱好乒乓球的地产老板通过朋友联系到曹兴胜。朋友告诉老曹:“这老板身家几十个亿,在武汉是响当当的一号人物,跟人家说话得客气点。”
曹兴胜欣然赴约,他在一家五星级度假酒店见到了朋友口中的这位老总。酒店顶层会议室的设计充斥着各种乒乓球文化元素,不难看出老总为这次见面做足了功课。
老总开门见山,向曹兴胜讲述了自己对乒乓球的执着酷爱。交谈中,曹兴胜得知这家酒店就是他的产业,会议室的乒乓文化设计理念正出自于他的良苦用心。
两人都是几十年的资深老球迷,聊起中国乒乓发展史简直滔滔不绝。说到兴起处,两人摩拳擦掌还要当场较量一番。
曹兴胜一辈子见过很多乒乓迷,像这位老总一般痴迷的还真是少之又少。
他以为老总请自己过来就是聊聊天、打打球,不过接下来发生的一切令他骑虎难下、不知所措。两人切磋正酣,差点要以兄弟相称,老总话锋突然一转,从办公桌下抽出一个大锁箱。
他把箱子吃力地抬上乒乓台,三下五除二地开了锁,箱子里的东西看愣了见惯大风大浪的曹兴胜——偌大的一个箱子,密密麻麻塞满了红色钞票。
老总告诉他,这里是整整一百万现金。无功不受禄,曹兴胜一脸疑惑地看着他,不知道他这一出到底是有何目的?
老总这才将今日一聚的真实目的娓娓道来:他希望用100万元收购曹兴胜收集的乒乓球拍,如果嫌不够还可以再加钱。
曹兴胜在事业单位干了一辈子,从小到大都没有见过这么多钱,只需要在合同上签下名字,就可以用这笔钱到处看乒乓比赛、买各种专业设备。想到这一切,说不心动是假的。
老总言辞诚恳,球拍到了他手中一定会得到百般呵护,曹兴胜一度拿起了桌上的签字笔。
可内心有一个声音愈发强烈,理性终究克制住了人性的贪婪,他缓缓放下笔,郑重其事地对老总说:
“乒乓球是我多年的爱好,它们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只只球拍。我要传承国球的精神,这不是金钱能够衡量的!”
孤零零地坐在回家的公交车上,曹兴胜有些失魂落魄。仿佛短短一句话,他失去了自己一辈子都挣不到的巨款。看着窗外璀璨的夕阳和熙熙攘攘的人群,一种破碎感油然而生。
促使老曹走出精神困境的,依然是他矢志不渝追求的乒乓梦想。2010年,中国乒乓球108将要在北京举行集训五十周年纪念活动,届时乒坛的半壁江山都会如数到场。曹兴胜自然不会错过这样千载难逢的好机会。
他孤身一人赶赴北京,经过漫长的等候,见到了昔日只在报纸上领略过飒爽英姿的梁戈亮、张燮林等人。
他们是中国乒乓球运动的先驱,与他们见面简直难于登天,曹兴胜激动得泪流满面。唯一遗憾的是,75岁的邱钟慧并不在场。
为了和这位昔日的女神见面,曹兴胜临行前特意高价买了一幅“凤冠九洲”的名家字画作为赠礼。机不可失,时不再来,如果这次和邱钟慧失之交臂,下一次见面不知要到猴年马月。
他急得到处联系朋友帮忙,最终找到了邱钟慧本人和她儿子的电话。邱老的电话打了几十次都显示无人接听,曹兴胜只好联系她的儿子。邱老听说来电者是曹兴胜,当即就同意次日9点与其见面。
梦想成真的前夜,曹兴胜彻夜未眠,难以言说的兴奋牢牢占据着他的大脑。第二天早上七点,曹兴胜就赶到了邱钟慧所在的公司楼下静静等候。
约定的时间一到,曹兴胜兴高采烈地走进公司,他做梦也不敢想,邱钟慧老人居然邀请他到私人办公室会面。
颤抖着叩开房门,一个神采奕奕的老人正微笑着迎接他——不是邱钟慧更是何人?
邱钟慧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子乒乓世界冠军,她在中国乒坛的地位几乎无出其右者。紧张兴奋的情绪让曹兴胜说不出来话来,反倒是邱老率先开口问候:
“你千里迢迢地从武汉来见我,我一定要来见你一面。今天有什么要求我能做到的一定满足你。”
曹兴胜赶紧拿出裱好的“凤冠九洲”字画,邱钟慧看到后很是钟意,她当场让秘书把它挂在办公室的墙上。
两人聊了短短半个钟头,曹兴胜却觉得犹如过了一个世纪。和名宿的交谈,每一秒钟都值得余生细细回味。
北京凛冽的秋风刮得人生疼,曹兴胜还是孤身一身等待回家的列车。只不过此时,那种失魂落魄早已被满腔热情冲散到九霄云外。
他可以坚定地说,就是一千万、一个亿,也坚决不会抛弃那些球拍。
小小的一只球拍,见证了中国乒乓的风云历史,寄予着追梦人闪闪发光的理想情怀。
曹兴胜坚定走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,他瘦削的身躯显得格外伟岸。有这样的球迷存在,中国乒乓队势必战无不胜、再夺辉煌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